在漫长的中国企业史上,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创业群体们是前所未有的一代,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摆脱了陈旧国企,政府博弈和权贵关系,转而成为天生的全球化一代。
腾讯的崛起和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融合,是马化腾,张小龙,陈一丹,张志东们的成功,是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陈天桥们的成功,也是淘宝,搜狐,网易,盛大,百度们和EBAY,亚马逊,谷歌,雅虎,HOTMAIL们的成功。
中美两国的互联网竞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奇特:美国人发明了推动技术进步的技术,而中国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美国人播下互联网科技的种子,而中国人收获他们哲学的灵魂,美国公司开始学习中国公司的某些做法,而中国公司则向更陌生的领域极速狂奔。
从互联网产业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人在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基本产品模式的发明上就不是美国同行的对手,他们从来都是一群大胆的拿来主义者。然而,在本土化的改造上,他们却进行了无数的应用性创新,这些微小的,细节性的,更为务实的创新让那些外国开发者望尘莫及,难以找到规律。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创新属于经验和本能的范畴,更直观的说法,这是实用主义的胜利。
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互联
互联网的下半场,正随着国家反垄断大潮和共同富裕的时代大势轰轰烈烈而来,以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就发展前景来说,工业物联网的所有职业都有对标的互联网职业,就这点来看,工业互联网体系是不逊色于互联网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和国企外企都在推这个事情,国内大部分名企动静不大。这也很正常,因为新东西总是有试错期的,这个大家都懂,名企完全可以等国企最后完善出标准化组件以后再去购买。
前一段时间华为做出来针对矿业的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矿鸿。至少说明大家对这个方向还是很看好的。其次腾讯和案例也一直有这样的智慧工业模块。所以现在还在大企业试错阶段,等到大型名企和中小型工业服务企业都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算是工业互联网进入大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