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其实是个非常注重运营的行业,并且随着当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打破了以往电商行业的运营模式。这两年私域流量的概念非常火,大家都纷纷高呼做自己的私域流量,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没有内容和社交,流量还是过客,没办法从公转化到私。
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因为平台本身的基因不同,腾讯做不了电商,阿里做不了社交。但是双方却一直都在磨刀霍霍向猪羊,不断地在向对方的领地尝试探索。
首先私域流量的概念是从阿里提出后进入大众视野,然后才掀起了这波热潮。像淘宝、京东等电商的本质其实就是平台,平台有流量,但是这些流量对商家来说,就是过客,没办法画圈为牢。
从平台流量转化为企业用户体系,一般需要经过这几个步骤:扩大流量基数—进行分类—精细化运用—圈到私域池。
第一步其实还是常规的电商打法,第二、三步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因为搭建用户体系的前提是拥有用户,流量不等同于用户。想要实现用户健康的自生长,需要先对用户思维与流量思维做一个清晰的分辨。
用户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属性是”人”,流量的属性则是代表了一个计算公式下的数值。
精细化运营可以实现对用户人群的分类,对用户生命周期的把控,特别是对于用户来源多、数量庞大的企业来说精细化运营更为重要。
当流量进入私域之后,根据产品的属性、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运营的目的往往有一些差别,例如TO B行业转化周期往往比较长,所以更加倾向于用户的留存。而一些快消品转化周期快,复购率高,那么运营侧重点就更加偏向于复购。
当圈住了一部分的用户后,企业要做的就是反复触达和提高品牌信任度,逐步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