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家境贫困的学生考上清华,靠着助学金、奖学金、企业资助奖学金生活,每个月花400块,后来又靠着做兼职、实习,攒够了研究生的学费。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从经济状况稍有起色、但还远称不上宽裕的研一开始,每个学期省出3200块,资助老家希望小学的四个孩子读书。
他在帖子里提到很多帮助过他的老师、同学、资助人,说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帖子全文有点长,但还是推荐大家有空看一看。
没有穷过的人或许很难意识到,一个穷人,尤其是穷学生,要做到不自哀、不自耻,对贫穷坦坦荡荡,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十年前,我读大学那会,家里经济条件没法提供更多,我非常渴望赚钱。后来搞网站,到大三时生活水平提高了,整个人自信了不少。
几个月前还火过另一个贫困生的故事,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他在其中写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
周围的世界越丰富多彩,身边的人越从容快乐,就会恐惧于袒露自己的贫穷。因为贫穷就意味着被隔离。
即使是最理想最友善的情况,没有人瞧不起你,也很难逃过这样的场景:
同学聚会或是活动,会自动不叫你,因为知道你穷。打球买水明明你最方便,都已经开口喊出你的姓了,突然一噎,硬生生换成另一个人的名字。明明是很正常很热闹地在聊手机、电脑、哪一家又出了新品,抬头一见你在,会不自觉地收声,甚至流露出一点歉意。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在那个时候能赚更多的钱,错失了不少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