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趁着出门办事的空档,我去逛了下银泰。疫情之下尽显荒凉,偌大的商场里面,几乎都看不到什么顾客。我忽然想到之前出台的关闭全城娱乐场所的政策,这一波疫情的浪潮,算是把实体行业重新水洗了一遍。
之前疯狂扩张的海底捞认怂后,可以快速关闭几百家门店,那普通的创业者呢?如果做的是实体门店生意,场地规模大一点,装修成本高一点,疫情的影响之下,顾客可以不出来消费,但是你的房租水电装修和员工等运营成本可一分不少,只要你没关门,开一天,就得烧一天的钱,如此困境之下,这两年又该如何抗过去?
传统生意的创业者们,真的太难了。
正好到饭点儿,商场的4楼整层都是餐饮店,我绕了一圈,火锅,烧烤,面馆,日料,这些餐饮店的门口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只有自家的服务员在门口干站着,我从这些餐饮店的门口绕了一圈,这些站在店门口的服务员竟然无一向我打招呼,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消费。
莫不成每个人内心已经预判我不是去吃饭的?生意都已经到了如此绝望地步?
见此景象,我内心五味杂陈,在疫情之前的杭州,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在杭州做什么生意都有风险,但唯有一种生意稳赚不赔,那就是开饭馆。杭州人太懂得吃了,他们不仅懂得吃,还愿意在吃上面下功夫,比如动辄排队两三个小时,就为了吃碗面,一个城市遍地都是这种忠实用户,你生意何尝做不起来?
但现在,别说排队了,你路过饭馆门口,服务员内心都没把握判断你是不是来找饭馆吃饭的,这种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最终我选了一家连锁饭馆,整个门店没有一个食客。我点了两个菜,一个剁椒鸡杂,一个辣椒茄子。因为店里没顾客的缘故,没一会儿就上菜了。辣椒茄子我吃了一口,瞬间牙龈如针刺一般,这菜怎么是冰的?于是叫来服务员。
服务员说,这道菜本来就是冰的,烧好之后放在冰箱冷藏。
我问,那是冰的为什么不放在菜单的“凉菜”一栏?
服务员说,这不是凉菜。
我又问,那你不当作凉菜,为什么不提前告知顾客,或者在菜单上备注下它是凉的?
服务员睁着眼看我,不知如何回答,沉默着。
我说,我不是怪罪你,这是公司的事,我叫你来也不是要求退菜的。当然,如果你提前告知顾客,我相信他们会很认可你们饭馆的服务态度。
服务员继续盯着我,若有所思,见我没继续说,然后转身离开了。
待我吃完饭离开饭馆,这中间依然没有食客进门,店内的服务员零散地分布在店里的各个角落,把弄着手机。我买单离开饭馆,回头看看空荡的餐馆和低头玩手机的服务员们,还有这冷冷清清的商场,内心不由感叹,创业的老板真的太难了。
............
吃过饭准备下楼拿车,搭手扶梯的时候,偶然看到一间男装店,门口陈列的一件毛衣看起来不错,于是我就走进去看看。进门打量了一圈,店内没有顾客,只有一个业务员在前台安静地玩手机。
我拿上刚才看见的那件毛衣去试穿,感觉还不错。于是问业务员多少钱,业务员说698元。我说你们这是啥牌子,好像没听过,服务员说,他们家是新品牌,这家店也是新开的。我打趣说,这种行情竟然来商场开新店,你们老板实力雄厚啊。
我问服务员有没有优惠,他说现在有满1000减200的优惠活动。我说行,那我再挑挑看有没有合适的,凑一单。结果愣是没找到合适的款式,于是我跟他说,你可以帮我按凑单来算,我不用开票。
销售员说,现在店里没顾客买衣服,没法凑单。
我说,这衣服我可买可不买,你业务也是可做可不做的吗?这么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业务员说,您冤枉我了,我也想做您的生意,但真的没顾客啊。
我说,这样吧,你加我微信,你回头有顾客来买衣服,如果刚好需要凑单的,你就给我凑上,这样你不就可以可以成交两单,两个客户都不会流失了吗?
服务员听完,眼睛都睁大了。(难道在想,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说,这衣服我确实也是可买可不买的,而且你们家牌子我也没听过,有凑单优惠,我也就顺便买买。等你有顾客要拼单,你联系我,我把钱先给你,你再让那个顾客付两单的钱,然后把我衣服的钱转给他。
业务员听完,一个劲地点头,似乎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
离开服装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目测这业务员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现在的销售岗位竞争压力都这么小了吗?一点追求业务的欲望都没有?
商场的顾客对于门店来说,就相当于公域流量,作为“守株待兔”的实体门店,背靠商场,只能坐等上门的流量,最后靠着转化率来实现销售。但现在商场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进商场的顾客零星稀少,哪还有什么流量分配到小门店?
公域流量都少得可怜了,能够进门店看衣服,问价格的客户,还不是精准的目标用户?作为企业运营者,销售者,难道不是应该尽快把这种流量转化成微信好友里的精准私域流量?
以前我总觉得传统经营思维的老板很难,我也觉得传统实体店的销售们都不容易,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难的不是当下的“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的“态度”,或者“思维”。
思维不转变,除了坐在空荡荡日耗千金的门店里面,抱怨疫情,抱怨行业不景气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能够逆境重生。
与此对比,越来越多的传统线下商家们,从业者们纷纷开始转型,学习互联网知识,他们利用网络积极拓客,把目标用户加在私域流量里面运营。
如果疫情还要持续5年,甚至10年,你该怎么办?
“抱怨”从来都不能改变任何事实,唯有“改变自己”才能够顺应环境,在新的局势下,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