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很多人其实对于赚钱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觉得一定要高大上的才能挣钱。
我小的时候,村里的长辈们就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好好读书,长大了当律师,当牙医。
姑娘们呢,成绩实在不行,也要努努力,长大了争取嫁给律师或牙医。
为啥?
律师和牙医都是高收入人群,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人来说,丰衣足食才是最高最求,谁家要出了律师和牙医,那是祖坟冒青烟了。
过去,我们要创业,第一想法是做什么?
开饭店,大酒楼,再不行就美容院,鲜花店,服装店。
为啥?
因为每个人做【选择】的时候,只能由我们大脑里的信息储备来决定,
关于生意,咱们脑袋里只有这些创业的项目案例啊。
更何况,村里的狗蛋就是开饭店盖上了小洋房,
听说这些项目能挣钱,
看到有人靠这个挣钱,
所以我们决定干这个。
这个是大部分普通人创业的决定路径。
很遗憾,这些都是错的。
贰
我至今都非常喜欢看《每日农经》,就是全国各地的各种农畜牧业的项目做成的节目。
我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大学暑假,我在家看电视,电视节目里正在播放“养猪”的节目,节目内容大概讲的就是普通农户怎么靠养猪发家致富的。
节目播完,我出于好奇心就顺嘴问了下我爸,
我说老爸,养猪要多久出栏?
结果还没等我爸回答,我妈很快就抢答了:你打听这些东西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小子不会给我动回家养猪的心思吧?)
我一看我妈那严肃的表情,于是连忙摆手,没有,我就是好奇心随便问问。
咱们国家现在搞环境建设,农村已经不允许散养猪了,现在都是现代化的养猪场。
养殖业是重资产高风险行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并且专业性强(疾病防疫等),受宏观环境影响大(供需关系)。
又赚钱,又不适合普通人赚钱,
那我这扯半天不是扯犊子吗,
也不是。
我前几年认识一个小伙,他干过理发店的洗头工,自己又开过小的理发店,后来又做了一堆乱七八糟不挣钱的事,然后负了以屁股债。
后来怎么翻身的?
大概得有个一两年没有联系吧,后来他给我发信息,说要给我寄点山鸡的蛋。
原来是去千岛湖养山鸡去了。
说是养山鸡,农场养殖这块是其他人在做,他是做销售这块。
现在的都市人特别热衷一个词,叫“原生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土”。
土鸡,土鸭,土猪,野猪,野兔,野山鸡,地里种的青菜也变成了土家菜。
吃惯了速成的肉食,这些土味便成了都市人的香饽饽。
这小伙就干对了这件事。
他跑到了千岛湖,联系到了一些土味的供货商,他自己就只做私域流量这块。
把城市里的人加到自己的微信,每天发各种土味的视频图片朋友圈。
有成交了,他去人家那里去拿货。
干了小两年时间,手上积累了一大批个人用户和各地的餐饮老板资源,债也还完了,手上还积攒了余钱。
这是典型的“轻资产创业”案例,只切流量环节。
叁
过去,我经常在文章里面讲一个词,叫“信任价值”。
而“私域流量”、“高复购”则是信任价值的天然土壤。
我举个例子。
我在以前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区,和同学合租了2年多,那个时候都是下班了回去自己烧饭。
小区楼下有一个小的菜市场,三四间店面房打通的那种。
我经常关顾的那个土猪肉铺,后来我们熟悉了之后就加了威信。
直到现在,我们家偶尔要买比较多的猪肉的时候,我都是联系他让他给我们预留。
至于肉的品相和价格,已经不需要去担心了。
相互信任。
对于消费者的我来说,
这份信任意味着“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
对于商家的他们来说,
这份信任意味着“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
那如果你手上有1000个这样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客户)呢?
还记得康哥之前写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吗?
有了这1000个铁杆粉丝,后半辈子吃喝不愁。
有朋友要担心了,我这1000个铁杆粉丝万一以后用不上我们家的产品/服务了,可怎么办?
其实我们现在卖的产品/服务,它只是我们和铁杆粉丝之间的连接器。
今天可以是土猪肉,
明天,它也可以是土蜂蜜,
甚至未来,它还可以是民宿旅游。
一定要记住一句话,
“1000个铁杆粉丝”,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产品服务,
我们经营的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产品,
我们经营的,是这1000个人。
没听懂?
多看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