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去虎来,又是一年春节。春节,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辗转了千年,积淀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人文内涵。她如众星捧月的天神,在岁末之时带给中国人民欢乐与幸福。好像谁也不能阻挡勤劳的中国人民在这年年轮转的中国春节里,阖家欢聚,举杯共饮,祈求年年幸福,岁岁平安。
年年的春节,便有了年年的春运。多少儿女漂泊在外,努力打拼,为了工作生活,也是为了年年的归家。一张火车票,一颗回家心,承载着一年下来的挥汗忙碌;长长的火车轨道,连接着远方与家,亦连接着芸芸游子与盼子归家的父母。在漂泊的中国人心中,家的方向永远是那么明确,家的模样永远是那么清晰,而家的温暖与爱,也永远是那么刻骨铭心。火车到站了,天涯游子便回到了家乡,迎来了春节。
春节欢聚之时,便是尝遍家乡佳肴美味之时。除夕夜里,一方桌椅,几叠饺皮,数盆绞肉,男女老少纷纷围来,水泄不通。取片饺皮平卧在掌心,舀一小勺肉,置于皮心,再用如蝶翻飞般的手指沾水、抹皮,最后再神奇一折按,精致小巧的饺子便肥硕出世了。转眼饺子便来到锅前,挺着大肚腩优美跳水,激起锅中涟漪阵阵,咕噜水声引人口舌。浮水出锅,雾气盈门。奶奶说有七个饺子里放了硬币,寓意七星高照,谁吃到了就会富贵平安。大家兴致立马高升,争先抢后只为迎个好兆头。到最后,饺碟在人群中传递,一人一个饺子,剥皮寻福,中者便赢得了众贺。笑声阵阵中,幸福在年年的饺子中分享与充盈。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在春晚的激昂歌声中,守岁开始了。几千年前那个巨兽“年”的传说,让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光明正大的熬一次夜。春晚,这个如同春节孪生姊妹的庆典,不知不觉中陪伴了中国人民39个年头。春晚发展至今,它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它已成为阖家欢乐的必备,更是几代人心中的时代记忆。电视荧幕前,有多少家庭共度良宵;悠悠歌声里,有多少心愿在心中畅想;“难忘今宵”下,又有多少记忆被重新拾起。年年的守岁,年年的春晚,承载着年年的欢聚,也勾勒着年年的夙愿。
钟声敲响,新年在烟火青空里阔步而来。
尽管有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异地过年,但高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使远隔万里的人们思心相逢,情归一处。人们通过微信视频见到了亲人的容貌,那年年熟见的脸庞,因思念多了一份急切与担心。没有回到家乡的人,亦可邀请同城好友,买来猪鱼鸡鸭,配上几碟小菜,喝上几盏小酒,也能在异乡感受到年的味道。
的确,谁也不能阻挡勤劳的中国人奔赴新春的脚步,包括千年之前的“年”兽,包括跨越千里的漫漫长路,亦包括蠢蠢欲动的新冠病毒。中国人的春节,是中国人年年的期盼,亿万中国之心紧紧相拥一起,凝结成绳,凝聚成愈加强大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