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组情感密码,春节是一个巨大磁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人留在他乡过年。这时候,远离家乡的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老家在农村的集镇上,集市虽小,但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小时候,大家就盼着腊月来临,乡村的集市就显得异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店铺干净整洁,货源充足,从早到晚开门迎客,人们进进出出,笑容满面。
集市是一年四季人们生活的乐土,生活百事都可以随时便利地解决。对辛苦忙碌一年的农民来说,过个欢乐幸福年更是全家的热切期望。价廉物美,这是农家选购物品的最朴素原则。但过春节时,每家都要置办比平时好许多的年货,这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需要,更是“撑起一家门面”的追求。
腊月的集市就是年货的天地,且种类繁多价格优惠。年轻人尤其是外出务工回乡者喜欢大商店,大店气派,购物选择性强;小摊小贩的摊点,顾客也多。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吸引着不同年龄的人们。
逢集时,不太长的街道,摩肩接踵。家禽、鲜鱼、肉类、果蔬,物品丰富,人们都是满载而归。摊位上,卖花生、红枣、瓜子、板栗等吃食的,围者甚众。大铁锅旁,现炒花生瓜子板栗,带来浓浓暖意。
乡村腊味浓,家家户户腌制了很多鸡鸭肉鱼。向阳的外墙上,挂着一排排腌咸货,那是幸福生活的骄傲展示。咸货晒上十天半月之后,就可食用,根据不同喜好,炒、蒸、炖皆宜,味道鲜美。每到中午吃饭时间,村庄弥漫着阵阵熟悉的香味。
一帮男孩拿着平时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些零食、饮料、花炮,由于经费有限,往往不可兼顾。在乡村孩子们的眼中,独享是可耻的,不论吃的喝的玩的,大家都会围成一团,分享一番。
女孩们比较理性一些,多是买学习文具、头绳发卡之类,或者买时鲜水果全家享用,常得到家人的赞赏。小时,我们很是羡慕城里的水果,如香蕉、橘子、苹果等。其实,乡村夏秋季的瓜果也不差,西瓜、甜瓜、黄瓜、桃、李、杏、梨、枣、柿子、葡萄等,品种多、味道好,丰富着童年的记忆。
腊月里,灶台上贴上了灶王爷像,寄予了驱鬼压邪的美好愿望;正屋里,贴着传统年画;年轻人的房间里,则张贴明星的靓照;大门上,手写的春联迎送来来往往的客人,点缀着乡村的文化气息。鞭炮总在较为固定的时间持续地炸响,重叠着幸福的情绪,热烈着乡村独有的氛围。
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是早早地准备的。上香、放鞭炮过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完年夜饭后,全家说说笑笑,一起守岁。
拜大年、看春晚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乡村是长幼有序的熟人社会,不论年龄按辈分。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上午,孩子们总是抽空给长辈拜年,躬身作揖,问候新春,瓜子糖果装满口袋。过年也有一些禁忌,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初一,家中的垃圾不准扫到院外去,否则影响一年的财运。
原先,乡村年味持续时间普遍较长,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底,这段农闲时间都洋溢着年的氛围。勤快的人家则早早地备耕,为秋的丰收积蓄能量;也不停地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希冀后辈实现人生梦想。
年味依然热烈,不同的是,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乡村道路通畅、干净、整洁,美丽了心情;自来水清冽甘甜,省却挑担之苦;大多数家庭有了摩托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走亲访友更加便捷。不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还是外出务工,都能够凭借勤劳和坚韧收获美好的生活,与之相伴随的,是越来越强烈的幸福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