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教师节,总有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思之有一阵阵的暖意,他就是曾经教我们九年级语文的赖健君老师。
赖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幽默风趣和时尚,他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子,把长袖条纹上衣束进白色的西裤,穿着一双锃亮的皮鞋,微笑着往讲台一站,活脱脱的闻一多先生就在我们的眼前。我总觉得赖老师除了外貌和闻一多先生长得有点像,气质也相仿,两人都有一种“大儒”的风范,且不失幽默。
赖老师的青春时期是在红五月中学度过的,他自称是当时学校里大名鼎鼎的“红风三杰”之一。听了赖老师的介绍,他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一下子拔高了很多。那时的我喜欢看武侠小说,在我的心目中,赖老师应当就是乔峰一样的“高手”,只不过他是“文学高手”罢了。赖老师这么厉害,我们对他的语文课理所当然充满了期待。
赖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他用了班上的同学梁某玲的名字作了一首藏头诗,前面四个字分别为“梁某玲佳”,我记得他是先写上这几个字,再把后面的诗句补充完整。虽然藏头诗只是一种文字游戏,但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仍然觉得很新奇,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的求知欲望。从此,我也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习诗歌的时候,赖老师喜欢教我们用代入法,比如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他教我们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代入到我们熟悉的米机河,我们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人的心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这样由境入情,可谓顺水推舟。情之所至,无所不发。他还教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推敲诗中的动词。为此,赖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两则故事:一则是“苦吟诗人”贾岛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如何选择 “推”和“敲”的故事;另一则是王安石写《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也曾反复推敲,一路筛掉了“到、入、过、满”等字,最后认定为“绿”的故事。赖老师告诉我们在写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运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这样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准确,从而给读者留下“鲜活”的印象。
我曾向赖老师请教过如何写好诗词,他告诉我要多背诵古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学习诗词的平仄知识,并向我推荐了《诗词格律》《升律启蒙》《对翁笠韵》《千家诗》等入门书。我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曾写过两首格律诗给赖老师看,他仔细读了两遍,发现我写的诗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撞韵,二是犯孤平。他还耐心地给我讲解了什么是撞韵和犯孤平,以及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如何避免出现这两种情况。经赖老师的教导,我的格律诗创作正式入门,兴趣也越来越浓,一天不朗诵两首古诗,就会觉得内心空落落的。
上赖老师的课,我们都很认真。而赖老师备课很细致,知道我们都是农村学生,基础底子薄弱,授课时总是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他讲起课来旁征博引,风趣幽默,表情动作丰富,很容易把我们带入到他所虚构的意境当中。赖老师的名言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学会课本中的东西,大部分试卷都能做好。这也是赖老师教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赖老师不但关注我们的学习,有时还和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他为人谦和的性格,深受同学们喜爱。
赖老师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之一,乡村教师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像山村里的一盏盏明灯,把孩子的心照亮;他们用那微弱的亮光温暖着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令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走出大山,奔向外面广阔的天地。
我深深地感谢赖老师,感谢那些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想向他们深情地说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