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我自驾到乡下一日游,路过一家农家餐馆时刚好是午饭时间,于是走进了餐馆,老板热情地介绍他做的特色菜——马兰头拌香干,老板说这道菜的主材马兰头是从乡野里采摘的,味道正宗。我一阵惊喜,没料到久违了的马兰头居然在这里与我重逢。 清明前后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而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口感就没那么好了。
我小的时候物质匮乏,每到春天母亲便带着我去挖马兰头,母亲还会教我唱马兰头的歌谣:“马兰头,马兰头,春天到了就探头。”马兰头又名马兰、田边菊、鸡儿肠,生长在山坡上、田埂边、竹篱茅舍旁,在春天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野外挖出的马兰头根茎长约两三寸,带点红色,叶子呈椭圆形,顶端尖,翠如碧玉,肥硕丰腴。记得那时随大人一起采摘马兰头的孩子很多,这正如宋代陆游诗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儿时,马兰头是我们家充饥的食物,母亲将其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再放上少许杂粮,然后放入姜丝、清水,文火煮熟,出锅时撒上适量食盐和葱花,一道香喷喷的马兰头杂粮糊糊就大功告成了。全家人手一碗温热的马兰头糊糊,饥饿在不觉中消散。后来日子好转了,马兰头不再是人们果腹的野菜,而成为人们调口味的绿色食品。马兰头的吃法通常是用开水焯后放凉,切碎了拌入香干或花生米,加入盐、醋、香油、蒜泥食用,口感清香。母亲春天里最擅长做的一道野菜是笋丝炒马兰头,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马兰头采回后清洗一遍,将锅里的水烧开,倒入马兰头,等水再次烧开后,捞出马兰头,切成碎末,把炒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油热后加入笋丝煸炒至笋丝金黄,将马兰头碎末加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盐、姜末、葱花,翻炒均匀即可。这道笋丝炒马兰头,鲜嫩的马兰头吃起来清香软糯,搭上脆脆的笋丝,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马兰头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有清热解毒、散瘀凉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咽喉肿痛、饮食积滞等症有效。常食马兰头对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有益,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在农家餐馆吃了马兰头拌香干后,我便想自己学做这道菜。于是,我拿着剪刀、铲子,睁大眼睛在小区里四处搜寻马兰头的足迹,可惜只在小区的杂草丛中发现了星星点点的马兰头,还不够我炒一碟菜呢!望着城市里的钢筋水泥的丛林,我不禁伤感起来,感叹自从到城市安了家,我离家乡也渐行渐远了……家乡的马兰头出身寒微但从不怨天尤人,它们与杂草为邻,与春风为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芬芳。母亲做的马兰头菜式入口总是那么滑嫩,味道总是那么清香,于是我更怀念那段跟在母亲身后采摘马兰头的童年时光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