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
古时候,人们从冬至那一天起,每隔九天好朋友之间轮流做一次东道主,九人相约,宴饮小聚,办消寒会。
古人在消寒会上,还要画消寒图:素梅一枝,花瓣为九九八十一枚,每天染一枚,花瓣染尽,则管城春满。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宝玉问袭人老太太有没有打发人来说什么,袭人说没有。“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
2015年的大寒之夜,我们学古人在城中所长家三楼的宝兰轩办消寒会,不是喝酒说笑,也没有画消寒图,而是围炉夜话“红楼”。
起因是在所长那认识了一个奇女子,问她怎么称呼,她便爽朗地说“请叫我钱多多”,熟悉后大家直呼她“多多”。多多自己经营公司,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理性的事业女性。有时喝茶聊天,她无意中会聊到《红楼梦》,得知她从初中开始读“红楼”,每日睡前必看一段,这一看竟是看了二十余年,“红楼梦”中人早已烂熟于心,她说“常看常新”。听她对“红楼梦”中人的点评见解,感性中又有理性的一面,觉得甚有意思,所长便提议不如开个“红迷”专场读书会。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记忆。
那次我们选了《红楼梦》第五十回作为当晚“夜话”的主题,里面有宝二爷与众姊妹写诗联句的场景,宝玉“又落了第了”,众人罚他去栊翠庵取一枝红梅来插瓶。宝玉“笑欣欣擎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接过插瓶。大家赏梅作“红梅花”诗,宝二爷在众人的催促下作出了《访妙玉乞红梅》一诗来: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时间不觉已过六年,又是一年的大寒。当时出现在消寒会上的“红迷”,他们说过的话,探讨过的问题,我已印象无几。当时在消寒会上出现过的人,有些常来常往,有些在一些活动上偶尔碰面,有些只是一面之缘……人生常常如此,聚散不由你我。
所记得的是,当时所长为消寒会精心做的准备。
消寒会前,所长依旧像往常举办读书会那样,根据文案内容出一个“板报”:小黑板的左上角写上黄红紫三色混合的“消寒会”中号字,中间画一个暖炉,周围缀几朵花瓣——红梅,左下角写上小号的“地址”“时间”,右下角画一张小桌,桌上摆一个小酒樽并两个小酒杯。所长的“板报”,图简意绵长。曾经拍下的那些“板报”图录,成了我们回味的经典。
消寒会现场,所长亦细致布置了一番:前厅摆一张条案并一张藤椅,几案上摆着煮茶的铁壶和茶具,中厅用几个箱笼摆成长桌,两边也是长藤椅,桌子摆着果品以及猫小姐做的精致茶点。小几案上摆着瑞兽香薰炉,地上烧着碳火暖炉。似乎还差点什么?红梅。当天在小城里寻来觅去,却怎么也寻不着。时间仓促,所长便托朋友的朋友在阳春卫国折回几枝白梅,赶在会前一刻送到现场。虽是白梅,插在有历史感的花樽里,往前厅的条案、中厅的临时“长桌”上一摆,却也成了点睛之笔。在那个大寒之夜,有暗香浮动,有暖流涌动。
暮春,仲夏,晚秋,深冬,我们在空间里经历时间,渴望在有限的时空里探索无限可能,“向季节学习抽芽萌长、凋零、萧瑟,/向星辰学习闪烁和隐匿/向地球学习公转自转”,觉知自身的局限,人类的渺小,更要抱团取暖。
“大寒小寒,冷成冰团”。如果说,唯有雪的到访,才算拥有完整的冬;那熬过凛冽冬日的人,更期盼着“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样明朗的春天的到来。
那年的消寒会虽已远去,如今大寒又至,念想起来,那些人那些事,融融暖意早已长居心头,温养着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