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吃完腊八粥,年就悄悄地近了。
儿时对年总有很多企盼,儿时的年总有很多趣味,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腊八粥,喝几餐,稀里哗啦二十三。”小年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翻饺子、麻叶子、荷叶子……我们小孩也不例外,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忙前忙后。
在所有自家准备的年货中,我最馋的属翻饺子。母亲先用面粉放上鸡蛋、盐、蒜苗、葱揉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把一坨坨面团擀成一张张大而圆的薄饼,然后把一张张叠放的面饼用擀面杖卷起来,最后放在桌子上,左一刀右一刀地斜切,切成菱形的小方块。接下来就是我们兄妹三的任务了,我们把重叠小面皮,一片片拉开,摊在案板上、簸箕上、木盆上……饺子皮做好了。父亲把灶烧得旺旺的,拿一口大锅,锅里放上好多油。我们端着饺子皮,当油烧热后,父亲便把饺子皮慢慢地倒入锅中,用锅勺来回拨动,当油噼里啪啦响时,白白的饺子皮在滚烫的鼓着泡泡的油锅里翻滚着,我的胃也跟着翻滚着,当饺子皮炸成金黄金黄的,父亲手拿大漏勺盛起香喷喷的饺子,放在一边沥干油。一旁的我们,口水直往下流,还没等油完全沥干,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饺子放入口中,那外脆里酥、油而不腻的味道让人回味绵长。此时,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呆在灶旁给灶添柴火,趁着空闲,我时不时地搭上几口,那一天的饺子管够,我的午餐和晚餐当然也就免了。而今,从市面上买来的翻饺子,皮擀得太薄太薄,吃的满嘴都是油,怎么也没有儿时父母做的那个味。
说起麻叶子,常会忆起儿时一件啼笑皆非的趣事。做麻叶子,需早早准备用麦芽做的糖须子。那年,我们玩耍时无意间发现了母亲藏在厨房角落里的糖须子,便用筷子轻轻一搅,那糖须子就像拉丝一样黏黏的、拉得长长的。舔一口,甜甜的,一直甜到心底,真是吃上一丁点,甜蜜一整天,快乐一整天。糖须子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像老鼠一样,每天都会偷上那么一点点,渐渐的,一坛子糖须子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等到母亲做麻叶子的那天,我们三躲在房间里,大气都不敢出,最后,只得派最小的弟弟向母亲招供了真相,当然免不了一顿挨打和臭骂了。
准备着年货,我们在充实、嬉笑、满足中度过。一转眼,就到年三十。
在我们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月里,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这些“美食”,因此对年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而这些“美食”的制作,我们也参与其中,又别有一番趣味。直到今天,儿时的年都成为了我最美好、最难以忘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