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故乡黄屋村在参加“遂溪县八大美景”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遂溪县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时,我一夜难眠。
故乡黄屋村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中段,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村前有一片宁静的港湾,清澈的乐民河从这里注入大海。
虽然久别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却记忆犹深,特别是那些尚未挂牌的古树名木,例如铁线子树,据华南农业大学徐祥浩教授撰文称,铁线子树在中国除海南岛和广东、广西的南部地区之外,其他地方未曾发现,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木。
故乡那几棵铁线子树都生长在海边的沙滩之上,我们当地称为莺歌树,这种树根深叶茂,四季常绿,它的果实比苦楝树籽还小,当它由青变黄时,果实甘甜。
除了拥有珍稀的铁线子树之外,故乡还有不少古树名木如红豆树、赤兰树、假苹婆树和见血封喉树,还有一种在百度上查不到名字的树木,我们当地称为“山榄树”,据说,这种树方圆几十公里都没见有,它的叶子有点像榕树,四季常青,果实比玻珠球大,那时人饥饿,不待山榄果成熟就摘来煮吃,但味道比不上黄熟时的可口。
这里除了拥有不少古树名木之外,还拥有一片醉美的红树林。
故乡这片红树林虽然没有廉江高桥红树林那么辽阔,也没有雷州九龙山红树林那么茂密,更没有霞山特呈岛红树林那么苍劲,但它总是长得郁郁葱葱,蓬勃茂盛,而且蕴含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和红色印记。
据《遂溪县志》载,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大文豪苏东坡在海南遇赦北归,途经遂溪境内的兴廉村(现乐民镇城村)时,遇到在这里执教私塾的陈氏先生——北宋初年任琼州刺史陈懽的五代孙陈梦英,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每每畅饮达旦,还一起泛舟乐民河。在陈梦英的挽留下,苏东坡在此度过了快乐的40天并留下一段友谊佳话。离别时两人难舍难分,苏东坡把一块珍贵的汉渠古阁瓦砚赠给陈氏先生作留念(这块宝砚现藏于河头镇双村),然后登舟从乐民河出海口之处出发,沿着北部湾沿岸向廉州方向驶去。苏东坡此行途经并停留廉江车板镇海边的松明村,写有《夜烧松明火》一诗,可以佐证这段历史。无疑,我的故乡黄屋村前的这片水域就是当年苏东坡走向廉州的必经之路。
那时故乡这片水域是否长有红树林无从考证,若有,为何不引发这位大文豪的诗兴?若无,故乡这片红树林为何长得如此饱经沧桑?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乐民河就这样轻轻地流过唐宋年代,更是悠悠地流过漫长的明清岁月,也流过风云突变的大革命时期。
1927年6月,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的黄学增发动和领导了乐民起义,打响了南路革命的第一枪。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农军被迫从乐民城村的涵洞撤出来到不远之处的红树林中隐蔽起来,不久转战斜阳岛。
这片红树林还留下一段“饥饿”的记忆。那是个饥馑的年代,村民每当遭受挨饿时,就利用工休歇午之时跑到红树林中去采摘红树林的果实(又称海榄子)来煮粥充饥,而红树林中的鱼、虾、蟹和贝类丰盛,有斋鱼、白虾、泥丁、青蟹,还有很多蟛蜞、跳跳鱼和榄头螺等等,这些都是村民当时的解饥之物,所以村民对这片红树林充满感激之情。五年前,村委会争取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堪称全市最大的村级湿地公园。
这个湿地公园不但拥有古树名木和田园风光,更拥有一片英姿勃发的红树林,这片红树林在村民有效的保护下越长越茂盛,鸟儿越来越多,这给故乡增添了一道道动感的色彩,这里简直就是鸟的天堂。每年春夏之交,这里更是蜜蜂的天堂,当一排排蜂箱挤满了乡道村场,当一群群蜜蜂不停地穿梳于林边海岸,当一株株红树林的花萼之上发出嗡嗡的振翅声,你一定会感到惊讶:原来红树林花蜜就是这样酿成的!据说,红树林花蜜是蜂蜜中的极品。
到了休鱼或台风季节,一艘艘五颜六色的渔船从北部湾徐徐驶入港湾,这片红树林就成为最安全的天然障屏,而这片港湾俨如一座天然的渔船博物馆。
三年前,上级有关部门在这里投入巨资建成了一个“环北部湾遂溪区域避风港”,名列广东十大地方避风港;最近有关部门又决定从黄屋湿地公园开始向北扩建一条8公里长的沿海观光公路。故乡黄屋村越变越美,黄屋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