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驱车回老家,我总要去村子南面的原池塘所在地溜达溜达。
当年的池塘,面积不大,池水也不深,却是我的童年乐园。池塘是紧挨着村边竹林的,而竹林边有3棵大榕树,其中2棵(一棵是大叶榕,一棵是小叶榕)的枝干是横跨塘面的,浓荫几乎覆盖整个塘面。即使是炎炎夏日,坐在枝干上垂钓,依然是凉意阵阵。大伯更是别出心裁,用木板和竹条在榕树的枝干上铺制了一张大凉床,他经常在上面乘凉、午休,悠哉悠哉,令人艳羡不已。
我村的池塘其实是个微型水库,它与附近的大水库通过一条小小的排灌沟相连,每逢大水库放水,都有一些小鱼小虾顺流而下,“入驻”池塘,然后在池塘里慢慢长大。池塘不但长有鳙鱼、鳊鱼、鲤鱼、鲢鱼、鲫鱼、草鱼、塘鲺、泥鳅、五须虾、张公鱼等,还盛产欢乐。
钓塘鲺是最为过瘾的。清风习习,坐在粗壮的树干上,眼睛盯着塘面的浮子,当浮子迅速下沉、渔线被猛烈拉扯时,我猛地把鱼竿往回拉。哗!只见一条金黄色的塘鲺瞬间被提出水面,活蹦乱跳的,可爱极了!但可惜的是,塘鲺的“金身”仅保留一分钟左右便变成黑色的了,真有点像“昙花一现”。抓取塘鲺是要讲究技巧的,不然它会脱钩,且易被它鳃下的两根横骨(乡人称“塘鲺角”)刺伤手指,若中招会肿疼难禁。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左手提着渔线靠近鱼钩的位置,右手拇指和食指快速变“钳”,钳住塘鲺的鳃帮,这下塘鲺可变得老实了,乖乖地听从我的“安排”。除钓钩,装入鱼篓,一气呵成。一个中午,一般可钓10条左右肥硕的塘鲺,有时还可钓到一两条张公鱼。张公鱼全身布满花斑和花纹,我们叫它“花花公子”。它可是个宝贝呢,可入药,有滋阴补虚、强壮筋骨之功效。
钓鱼期间,还常常可以看到钓鱼郎(翠鸟的俗称)捕鱼的精彩演出。钓鱼郎捕鱼不用“钓”,而是用它那长长的嘴。钓鱼郎常常立于插在塘边的竹枝、木棍或麻骨上,眼睛机敏地观察着水面,若有鱼儿浮出水面,它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鱼儿,伸出它的长嘴叼住鱼儿,然后来一顿“狼吞虎咽”式的表演,少顷,一边高叫着“呖呖呖呖”,一边箭一般掠过塘面,射向远方。
被钓鱼郎看中的鱼儿,一般都跑不了。因为鱼儿刚潜水想逃,钓鱼郎已飞速直插水中,它的眼睛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而保持极佳视力,于是嘴到擒来。看钓鱼郎捕到鱼儿的那一瞬,我能感受到它的兴奋和激动,这与我将上钩的塘鲺提出水面的那一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一样的“钓”鱼方法,却是一样的快乐!
每年春节前夕,是塘鱼丰收时节,生产队长组织一批青壮年下塘抓鱼。抓鱼前,先把池塘的水放掉一大半,这样便于提高抓鱼效率。他们抓鱼不是用网,而是用鸡罩。“开罩!”随着生产队长一声令下,抓鱼开始,10多个男青年穿着短裤、光着上身,每人抓着鸡罩,飞跃下塘。好戏开始了!只见整个池塘上,鸡罩上下舞动,塘鱼不断跳跃,水花四处飞溅,笑声朗朗荡漾。小小池塘,迎来了一年中最喧闹的时刻。不到一个小时,抓鱼宣告结束,塘基上摆满了几大箩筐大鳙鱼、大鲤鱼、大鳊鱼等。生产队长吩咐相关人员按每家每户的工分分配塘鱼,村民个个笑容满面,领着寓意“年年有余”的大塘鱼回家过年。
家里养了一头母水牛,这是生产队分给我家养的。这头牛性情温顺,我很喜欢它,经常把它当作我的坐骑。去放牛时,一般很少牵着牛走,都是骑牛出行的。每逢夏天,中午时分,阳光猛烈,热气升腾,如果牛儿觉得顶不住了,它会自觉地朝着池塘方向走,因为它要洗凉水澡。这时,它的背上自然少不了我这个小主人啦。
到了池塘,牛儿会慢慢跪蹲下来,先浸泡一下身子,接着四脚开始挪动,要游泳啦!牛游泳的姿势有点呆萌,脖子伸得长长的,鼻子仰着,四脚有节奏地摆动。没想到,看似笨重的它,游起来那么灵活,真是“牛不可貌相”也。骑坐在牛背上,那感觉就像在开着一辆水陆坦克,畅快极了!
小村池塘,你充满青春活力,你制造无限欢乐。每当想起你的可爱模样,我的心底便翻起欢乐的浪花。
旺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