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我和朋友相约到徐闻迈陈龙潭荔枝园踏春,这是朋友的一位老乡种植的。刚到附近,就闻到一阵阵荔枝花香。
荔枝园内,荔枝树上开满了一束束金黄而又细致的花朵,不时有蜜蜂飞来采蜜。
我问朋友:你的老乡在此养蜜蜂?朋友当即电话询问他的老乡,他的老乡回复说没有。我说,即使你的老乡没有在此养蜜蜂,那么,附近肯定有人养蜜蜂。于是,我们顺着蜜蜂飞来飞回的方向,一路追踪,终于在荔枝园旁边找到了养蜂人。他来自广西玉林,四十开外,可能长期在外活动的缘故,皮肤黑黝黝的。因这儿的荔枝开花比较早,就先到此地放蜂十天,有200个养蜂箱,再过十天就运蜂到廉江采蜜。
我们问蜂蜜多少元一斤?养蜂人说,在此地头,15元一斤,如果在商场销售,要50多元一斤。你们是本地人,又是这片荔枝园老板的朋友,若需要,优惠卖给你们。但今天下午,还不好收割蜂蜜,时间不够,成分纯度不高,过两天我割蜂蜜时再电话告诉你们,你们可以来购买。
我们继续往白坡村方向行驶,一路繁花似锦。抚摸春天的乡村,记忆就像一个朴素的陶罐,拂去岁月的沉积,闪现的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光芒。乡村是一篇抒情散文,大段大段的情节如同山间的汩汩溪流,清晰地流淌在我的思绪里。古老的乡村似乎更接近于眼前村庄的本意,让人觉得自然而淳朴、亲切而清晰。站在布满炊烟、柴垛、畜粪的村庄面前,觉得她是那般的透明,酷似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会使其融化而成绕指柔;她又是那般的清纯,像村姑柔嫩的肌肤,哪怕是用记忆轻轻触碰,都会叫人不能自己。
沿途的两旁,还有韭菜、茄子、高良姜、玉米……伴随着那些蝴蝶、蜜蜂和蜻蜓,把爱写成励志文章,发表在田野上。成长的季节,荔枝扬起头来,聆听骨头拔节的声音。茄子有多长,梦想就有多长。长在农事里的玉米,一生都在修行。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播什么籽,就会结什么果。
这里又有一户养蜂人家!看到路边摆放着一个个养蜂箱,我们惊奇地发现着。
下车,走近观看。这户养蜂人家是夫妻档,男的姓倪,夫妻从广西北流过来,有130多个养蜂箱。时值傍晚,男的在巡看蜜蜂归巢情况,女的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炒菜做饭,旁边的树下拴着一条白色的家狗,是养蜂人从家乡带来的,友好地摇着尾巴。
关于养蜂,我们是门外汉,询问了不少问题,比如:养蜂收入呀,小孩在家谁看管呀,蜜蜂会不会蜇人呀,什么时候转场呀,没有赶回的蜜蜂在野外能生活多久呀……面对我们的问题,倪生侃侃而谈。他从事养蜂事业已经十多年了,除去生活费、交通费之外,每年赚十万元左右,就如自己给自己打工,比较自由,采摘的蜂蜜采购商会上门收购,自己沿途也卖一些,用做生活费。两个小孩在家乡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现在荔枝开花旺季,花粉丰富,蜜源充足,蜜蜂不会蜇人,只有蜜源不足,蜜蜂采到受刺激的花粉后才会蜇人,不过它蜇人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了。再过几天,高州一带的荔枝花开得旺盛,就搬运蜜蜂到那里采蜜。蜜蜂采蜜的半径一般在5公里范围内,如果飞远了,它们会找不到回巢的路。一个养蜂箱有一万多只蜜蜂,如果转场了,没有及时飞回的蜜蜂,在野外,三两天后就会被冻死。每次转场,都会有几千只蜜蜂没能归巢……听到这里,我的心怔了一下,这些可怜的蜜蜂。
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悬挂在荔枝树梢上,蜜蜂陆陆续续飞回了蜂巢。云雾深处,鸟儿归巢,溪流淙淙的林间,青草茂盛。瞬间,仿佛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养蜂人从《诗经》里走来,阳光抚摸在他们身上……带上流水的瓶瓶罐罐,向着梦想的远方渐行渐远。
微风拂面,花儿烁烁,驻足荔枝园,但见百木吐芳,千树争妍。蜂蝶戏舞,嘤嘤成韵。徜徉其间,令人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之慨。思绪飞驰,虽然人到中年,我们依然要向蜜蜂学习勤劳,向峰峦学习坚贞,向河流学习清澈,向露水学习仁慈……像花朵一样珍惜时光,像雀鸟一样爱惜翅膀,像流星一样燃烧发光,像青草一样努力向上,像彩虹一样怀揣梦想。
追逐时光,追逐梦想,逐花而动,放飞自我。养蜂者,他们像蜜蜂一样勤劳,辛勤的劳动换来不错的收入,是个甜蜜的事业,为人们提供甜蜜,滋润人们的生活,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