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微信留言,说最近父亲怪怪的,总是在家里搞“小动作”,叫我们有空回家看看。
我心头一惊,父亲刚过七十,不会受什么刺激了吧。上个周末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回老家,想一看究竟,毕竟父母都年纪大了,有个什么闪失就不得了。
一到家,就发现院子里的路灯换了,原来是一盏白炽灯,现在换成了两盏新路灯。“原来的路灯尽管是声控的,但也很费电。”父亲一见我们就打开话匣子,“这是太阳能的,比白炽灯节能,不用一度电呢。”我恍然大悟,父亲是舍不得一个月十几块钱的电费呢。“只怕那太阳能路灯一个就可以顶一年的电费,节能是节能,开销也大啊。”母亲有点不理解,揶揄起父亲来。“妈,这开销不是您这样算的,眼光要放长远些,太阳能路灯没有任何污染,安了可以一劳永逸呢。”我忙解释着,“又好看,又节能,还非常环保,父亲做的是对的。”见母亲不再说什么,父亲就拉着我们进屋了。
屋里的灯也换了,原来是各种照明灯,现在统一都是节能灯。“光是换灯具,你父亲往街上跑了多次,买这买那的。”母亲又开始唠叨起来,“原来的照明灯没坏,没必要换,他却听不进,有空就去鼓捣着。”父亲赶紧解释说:“这都是节能灯,照明效果比以前更好,特别省电,于是我都换了。”我看了那些节能灯,是挺不错的,打心眼里觉得父亲做得对,母亲是舍不得花钱罢了。“别舍不得,父亲换成节能灯是帮您省钱呢。”我告诉母亲,她见我也这样说,才放心下来。
我赶紧把家里的电器都“巡视”了一遍,发现父亲确实搞了一些“小动作”。卧室的小功率空调,看似没什么变化,他在遥控器上“做了手脚”,温度被锁定了;浴霸四个灯,有两个不亮,那是父亲故意弄不亮的;有的房间两盏灯,统一都改成一盏灯了;电饭煲几乎不用,改用柴火灶;电冰箱也提高了“门槛”,只把有必要冷藏或保鲜的食物放冰箱,那些没必要保鲜的物品都拒之“箱”外……看了一圈,我们对父亲的节电行为竖起了大拇指,父亲则开心地笑了。父亲花了心思,改变了一些日常用电习惯,怪不得母亲说他怪怪的呢。
“新闻说拉闸限电了,总想做点什么,我们少用一度电国家就多出一度电来,可以做更重要的事呢。”父亲说完,欣慰地笑着。父亲是名老党员,虽然退休多年,心里仍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我不由得对父亲充满敬意。
父亲的“小动作”,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小动作”里蕴藏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