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抱在怀哎
我有那曲儿唱呀出来
拦羊嗓子回牛的声
一声声就把天呀惊开
对面的好汉你过来
大碗酒 大盘菜
咱们喝它个乐呀开怀……
在苍茫厚重的陕北高原,男人们粗犷豪放、豁达开朗,而且好酒好唱。喝酒喝出了一种洒脱自如,唱曲唱出了一种委婉豪迈,营造出激情洋溢、热烈而又欢快的酒席气氛。
陕北酒曲神韵独特。这些酒曲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百姓中间,带有朴实的黄土气息和浓郁的生活色彩。无论婚丧嫁娶、热闹庆典,还是朋友相聚,都有烧酒设宴,酒曲助兴。唱酒曲触景生情,即兴发挥,机智应对。既缓解了烈酒的刺激作用,又增添了欢腾热闹的酒席气氛。
酒宴起先是猜拳行令,谁输谁喝。待到酒过三巡渐有醉意,就会有人推辞喝酒:酒量不行,不敢多喝啊。这时总会有人劝酒或者反驳:不行!喝不进去你唱我喝。被劝酒者矜持一阵子,然后谦虚而又果断地说:唱不了啊,好!我就唱一曲:
叫我唱来我就唱
众位亲朋多原谅
拦羊嗓子回牛声
惊起母猪掀倒墙
烧酒本是糜子水
先软胳膊后软腿
酒坏君子水坏路
神仙也服酒的够……
“好!”众人齐声喝彩。这一嗓子不但把酒席气氛提到了热烈高潮,同时也激发了一些好唱曲者的激情澎湃、跃跃欲试。于是乎,在你一言我一语鼎沸吵闹声中,有人自然会亮出嗓子应和上来,震慑住了你推我辞、口舌论酒的场面:
这个兄弟你会装
做过买卖贩过羊
串过门子翻过墙
嗓子洪亮曲会唱
赛过名人李双江
烧酒本是五谷水
舒经活血又暖胃……
曲调不变,即兴填词是酒曲的一大特点。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广大劳动人民之中,陕北酒曲就是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庄稼人里产生的。这些朴实憨厚的庄稼人常年跟土地打交道,但他们骨子里刚毅与柔情并济,粗糙中含有细腻。
明亮的窑洞,温暖的火炕,人们酒意渐浓,酒兴正起,越喝越带劲、越唱越红火。敬、劝、罚、碰,猜拳行令,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有说有笑,红光满面,好不热闹!
什么它上来一点红?
什么它上来像弯弓?
什么它上来眨眼睛?
什么它一闪万里明?
太阳它出来一点红,
月亮它上来像弯弓,
星星它上来眨眼睛,
雷电它一闪万里明。
什么有咀不说话?
什么无咀叫喳喳?
什么有腿不走路?
什么无腿转天涯?
茶壶有咀不说话,
铜锣无咀叫喳喳,
桌子有腿不走路,
票子无腿转天涯。
什么开花面朝天?
什么开花颠倒颠?
什么开花路旁站?
什么开花不见面?
洋烟开花面朝天,
茄子开花颠倒颠,
马兰开花路旁站,
苍苗开花不见面。
什么垒窝一把把柴?
什么垒窝进家来?
什么垒窝半崖崖?
什么垒窝土中埋?
喜鹃垒窝一把把柴,
燕子垒窝进家来,
黑老鸦垒窝半崖崖,
田鸡垒窝土中埋。
一出一和,一兴一比,一问一答,带有明显的斗智情趣,同时又各显才华。这些朴实的唱词,既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日常生活的丰富积累,生动地应用到狂放不羁的酒曲当中。
双手端起酒一盘
我给大家敬一番
杯中烧酒三钱三
喝在肚里心里安
红辣香油拌猪肝
炉上老茶热气翻
嘴上还抽红塔山
美好生活唱不完……
这样唱出来,能喝不能喝的,人们几乎不会推辞,往往是一饮而尽。喝酒是豪气,仗义是意气,唱曲是才气,胸怀是大气。这是陕北人特有的个性,他乡的朋友啊,这个你不得不服气。
唱酒曲能手灵活自如,应对全局,发挥机智,在场合上不忘夸赞主家,对主家热情的招待,表达出诚挚的感谢,会唱送出吉利而又美妙的酒曲词来:
树上喜鹊喳喳叫
必有喜事要来到
满堂生辉人欢笑
酒场气氛真热闹
主家招待实在好
又上酒来又上糕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年要比一年好……
陕北酒曲的神韵和旋律,只有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才能更加感受到她的美感和悠长细腻,感受到她的博大与深刻内涵。为了文字的工整和字词的押韵,我把前面一些酒曲词特意去掉了“哎”“哟”“咿哟阿呜喂”等语助词,其实这些语助词在陕北酒曲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你听完酒曲,沉浸于此,你会不由得浮想联翩,也会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对这片土地是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啊!随着酒曲婉转的旋律,你会感受到你的那份乡愁依然在你的心坎里不由得扑腾。
贺宏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