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内涵和气质。北京让我见识了博大精深的首都风貌,上海让我感受到繁华摩登的大都会风情,深圳则让我领略到了时尚、活力与希望之城的无穷魅力……而泉州这座因海上丝绸之路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将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五月的华南,刺桐花如焰火般绚丽,我与朋友英按计划从福州坐动车去泉州。到预订的酒店安顿好,已是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搜一下周边的美食地图,发现500米之内有网红美食店,遂按图索骥。美食店店面不大,有木制的长餐桌和长条凳,餐桌上摆着酱油辣醋之类,有一种简朴和古味;食客不多,却陆续有来。我们一到,店小二马上过来给我们点餐,很快,“网红美食”牛杂面上桌,但见碗面上飘着小半碗血红的牛杂,下面垫着湿面条。看着血红色的一大碗牛杂面,我们难以下箸,吩咐店小二拿回去煮熟些。可他说,把牛杂煮到七成熟,是店里这碗牛杂面的亮点。旁边一位吃得津津有味的女食客,也热心地规劝说,七成熟最鲜甜爽脆,再煮一次就失去风味了!看来,网红美食,正如流行的漂亮衣服一样,并非人人适合。这次光顾网红食品,我们的舌尖表示很失望。
不过,在随后的数天时间里,我们在当地文化人陈先生的引荐下,总算心满意足地品尝到了泉州一些地道的美食。比如面线糊、荠菜饺、德化血肠、德化黑鸡煲、古方秘制猪肚鸡等等,泉州的传统美味,让人吃出一种袭古而来的自然与纯朴,这些美食口感特别好,一餐下肚,好像五脏六腑都获得了慰藉和熨贴。令我意外的是,这些美味价钱普遍不高。临走前一天晚上,陈先生又带我们到海边的大排档品尝来自东海的肥美海鲜大餐,菜式多样,味道也是杠杠的!泉州山海兼优,山珍海味,风味多样,有流传千年的传统美食,有从“海丝之路”泊来的异域风味,更有来自世界多国风味混搭出来的味道。我们最初在网红店吃到的七成熟牛杂面,或许便属于欧洲风味与泉州口味混搭出来的奇葩吧。所以,在我看来,泉州美食有内涵丰富、兼容并蓄、异彩纷呈之魅力。
夜色下的泉州,街上行人不多,让人感觉这个城市悠闲而安静。刚到泉州的第一晚,我们专程去泉州最大的购物广场——泰和广场逛街。这是一个临近海湾、档次较高的购物广场,据说商场里摆售的货品,都是国内外一线品牌。泉州经济总量连续20年在福建省排行第一的实力,在此可见一斑。
有人说:“泉州是一座适合老年人旅行的城市。”当我行走在涂门街上,非常认同这句话。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全长才一公里多,却排列着清净寺、泉州府文庙、关岳庙、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状元第、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十几处古代文化遗存。这里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窗棂,每一棵古树,甚至偶尔从你身边走过的泉州老人,都会让你觉得有故事……这样一个所在,或许,唯有拥有大量闲暇时光的老年人,才可以在此慢慢咀嚼、品味吧。
借助陈先生的导游和解说,我们也“翻阅”着泉州这些精美的历史收藏:这里有最古老的清净寺(建于北宋),有多个教派——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教址在这里密集展示。也因此,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如此众多的宗教文化汇聚在一个城市,甚至是在同一条街道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我相信,对于其他城市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这无疑得益于泉州深厚悠久的历史渊源、濒海开放的地理优势,以及泉州历代先民以开阔的襟怀来兼容博采各类优秀文化等诸多因素,才构建了目下泉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激发了我们对泉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为此,我们专程走访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博物馆陈列着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有迄今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的文物,有木、铁、石制成的古代锚具,有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石刻,有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等,令人大开眼界。经过数小时的观摩浏览,我们对于泉州这座城的历史发展脉络,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
古时的泉州,地势低洼,常遭水灾,贫穷而落后,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才逐渐富裕繁华起来。在宋朝元祐年间,泉州港已发展成为一个“有善舶之饶,杂货山积”的繁华港口,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泉州港超过广州黄埔港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并因此,泉州(古称刺桐城)成为当时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汇中心,住着数以万计的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其中以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欧洲人为最多。他们在泉州享有经商与信仰的自由,他们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于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都在这里相遇,并互相影响。期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盛赞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从这个港口换乘刺桐海船,完成了他的世纪之行……
从博物馆出来,行走在洛阳桥上,我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只是眼前这条洛阳江,已失滔滔江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零散的红树林野蛮生长于桥下,让人感叹造化这双巨手,在尘世间翻云覆雨。在桥下江水成溪的周边,是黑墨油亮的浮土淤泥,有渔妇在淤泥中掏挖蛏子螺。我们仔细察看这座古桥,水流冲濯的痕迹依稀可辨……越过前面一拨拨的游客,举目四顾,我的目光和思绪,仿佛洞穿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古人在波涛汹涌的洛阳江上,正用“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这些造桥技术的创举来建造这座已历千年而不倒的跨海石桥。古人这种非凡的智慧,令我深深折服……
行走在西街古巷上,我仿佛看到一条条历史的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处,向历史的纵深不断延伸……在泉州,你可以在一座民国的房子里,邂逅一个现代书店;你也可以从一间充满现代潮流元素的商铺直接踏入一条千年古街。如果说,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历史文物、图片以及文字解说;那么,泉州这座城,则以实体建筑物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她从远古一路走来的风采!从这个意义来说,泉州不但是一座城,她还是一座超大型的历史博物馆!这里的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这座城拥有了历史文化积淀所蕴含的儒雅气质和蓬勃生机。
把一座城建成一个历史博物馆,这座城的历史轨迹便有了可追溯的源头。这既留住了这座城的人文历史,也留住了这座城里子孙万代的乡愁。当下,一些城市为了发展房地产,不惜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摧毁来建造高楼大厦。相比之下,泉州人这种在保护古建筑中建设,并提出“保护重于建设”的城市管理理念,让人钦佩和敬重。我不由得羡慕起泉州人来,他们生活在这座城里,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来处,还可以触摸到自己的乡愁。这是时下许多国人都无法企及的幸福哦!
白岩松说,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为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我深以为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