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现代翻译史上的大家,林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译著,除此之外,还留下了小说、诗集、笔记等多种类型的著作,他的笔记《畏庐琐记》(漓江出版社出版),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洒脱,有着极强的趣味性,是一本难得的笔记佳作。
《畏庐琐记》中所收录的内容,有一些显然是来自于生活,听来既有趣又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一则关于戒酒的,说是有一个酒鬼,由于常日沉湎于酒中,身体喝出了毛病,对人说:“酒把我害苦了,冷饮伤肺,热饮伤肝!”人家就对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戒酒呢?”他回答说:“戒酒就伤我心了。如果伤了我的心,我的人生将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则笔记,活画出了一个酒鬼的形象,酒鬼的话当然是狡辩,但也不乏道理:人活着如果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畏庐琐记》虽是笔记,但其中也有很多学术研究的内容,如《小说杂考》一则,就分别考证了《三国演义》《封神榜》及《西游记》中的某些问题,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有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最先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但在这则《小说杂考》中,林纾已经披露了《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山阳丁俭卿舍人晏,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谓是其乡明嘉靖中岁贡、官长兴县丞吴承恩所作。”
《畏庐琐记》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但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比如,关于希腊政治家、哲学家梭伦的生平、轶事,亚历山大征战各国见闻。《法人失裤》一则,则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个法国学生参加舞会,因腿部被虱子咬了奇痒无比,就开窗脱裤向外抖,没想到裤子飘落楼下,弄得极为尴尬。
这本书还记述了一些科学现象,如磷火篇:“一夕,余三人会文归,时已三鼓,大门下钥,遂趋后户。后户必经丛冢,至时磷火万点,密如繁星……”虽然林纾没能科学地解释磷火形成的原因,却给我们留下了比较直观的所见,读来十分有趣。
作者还对某些古迹传说提出了质疑,如关于桃叶渡:“余未至江宁,然南来者谈桃叶渡,特城中之小河。河身既狭,虽有夹水之河厅,然俗劣不堪。而所谓问柳者,则一小饭庄耳。”再如关于滕王阁:“滕王阁,余曾一饮其上……席间,有人问余:都督阎公,何以史亡其名?余以阎伯璵应之,已而自觉其缪。伯璵者,天宝时人,其人未尝为都督。事附见《王勃传》中,余亦以讹传讹耳。”
本书中的有些内容,不是作者亲历亲见的,但作者听到后,认为有价值,便加以记录,如《仰光气候》一则,就是作者听来的:“言仰光中气候唯十一月至正月,如京中之夏中;二月至五月,则暑气灼人欲死;六月至十月,则日夕大雨,弄晴不及半句钟,解衣置榻,咄嗟成霉……”没有亲去也加以记述,足见作者的责任心之强。
本书既可补正史之缺失,也能广读者之闻见,融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极有阅读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