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钟竹筠的名字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是我理发时听理发师傅说的。理发师傅喜欢边理发边讲故事,他能讲好多故事,而他讲得最多的是革命先烈钟竹筠的故事。
《红岩》是我平生读的第一本小说,那一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根本认不全书中的字,但我手不释卷硬是读完了,因为书中的人物故事太吸引我了,也因为江姐的故事跟我从理发师傅那里听来的钟竹筠的故事和太相似了,以至于我在读《红岩》时,常常把江姐和钟竹筠混为一人。
随着年岁的长大,我对千千万万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为建立新中国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由衷的感动、敬仰。
遂溪的革命先烈有许多,如黄学增、钟竹筠、韩盈、黄广渊等等。而钟竹筠,在我心中形象最高大。
钟竹筠1903出生于遂溪县杨柑忐忑塘村一个贫困家庭。那个年代,中国的妇女许多还裹脚呢,但钟竹筠自小勤劳好学,有思想,抗拒封建恶习,亲人亲戚都疼爱、赞扬她,稍懂事时,去廉江安铺镇亲戚开的碗厂打工,边打工边学习。1921年秋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期间,认识了同是遂溪籍的韩盈。1923年,韩盈已是中共党员,他引领钟竹筠阅读进步书刊。钟竹筠读了大量马列著作,树立了自己一生的信仰,在同学间宣传共产主义理想。读书毕业后,追随韩盈参加革命工作,为信仰而奋斗,直至牺牲。
1925年5月,钟竹筠被广东农民运动著名领袖人物之一、共产党南路负责人黄学增选派参加广州第四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认识了周恩来、彭湃、恽代英、阮啸仙等共产党人,并得到教导和影响,同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党员。
农讲所毕业后不久,钟筠与韩盈结为革命伴侣。
钟竹筠先后被任命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党广东南路特委会委员兼省党部妇女部特派员、南路特委妇女部长等职务。钟竹筠主要是负责工、农、商、妇运动。她为唤醒遭受几千年封建压迫的广大工农妇女,抗争陈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新中国,奔波于粤西地区,忘我地工作。
1926年钟竹筠和韩盈的儿子出生,取名韩道,意为希望他懂得革命道理,走人间正道。儿子的出生,给钟竹筠和韩盈的革命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他们的伯母自觉给予照顾,韩盈和钟竹筠先后牺牲后,伯母将韩道养育成人。
1926年10月,南路党组织决定在广西东兴开辟阵地,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考虑到钟竹筠在防城东兴有亲戚,方便开展工作,选派她去较为合适,也考虑到她家庭的特殊,征询她的意见。这对钟竹筠是个很大的决择,儿子还处在哺乳期,丈夫染病肺炎,一旦离开,夫与子的日子是如何的艰难,难以想象。初为人妻、为人母的钟竹筠,心中必然有万般的柔情,万般的不舍,但从她选择信仰的那天开始,就清楚前面等着她的路是千山万水,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自己必须坚忍不拔去克服,勇往向前。而丈夫韩盈,与钟竹筠的的想法一样,作为一个一心为劳苦大众得以翻身解放的革命者,必须舍小家为大家,听从党的召唤,完成党交给的使命。这不单单的韩盈与钟竹筠的初衷、信仰,翻开中国革命史,有几多像他们这样的革命者,革命伴侣!如江竹筠和彭咏梧、陈铁军和周文雍……
钟竹筠到了东兴,领导工农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党员。1927年1月,组建了中共防城县东兴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钟竹筠任支部书记。
种下了火种,必定会燃烧,史料记叙了钟竹筠在防城东兴如何组建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如何领导广大民众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韩盈、钟竹筠夫妇先后被叛徒出卖被捕。韩盈入狱不久遭杀害,钟竹均被送到国民党北海监狱,1929年9月30日,在北海西炮台英勇就义,献出仅26岁的年轻生命!
2018年夏天,我追寻钟竹筠一段足迹,到了广西防城东兴,走进烈士陵园,立于钟竹筠的雕像前,鞠了三躬,然后抬头久久仰视,瞻仰她高大的形象,回顾从小听人们对她的传颂;我来到她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回顾她种下的革命火种;我来到她经常组织工农商妇反封建、反国民政府的腐败制度活动的“三街”(三条街巷),回顾革命烈火燃烧岁月;我站立于北伦河边,寻觅国民党借黑夜架她上船驶向北海监狱的起行点;我行走于街头巷尾,访问群众时听他们对她的颂歌;我寻问已不存在的北海监狱,想起钟竹筠赠笔的故事——她历经近两年被国民党威逼、引诱、严刑拷打,敌人终于屈服于她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可动摇,将要杀害她时,她将一支意义非凡的笔托给来探监的小姑带回给儿子……
我徜徉在北海大街上,仿佛看到钟竹筠因爱尽各种型酷、身爱重伤不能行走,赴刑场时坐于两轮手拉车上那豪迈而笔直的身子、面向站满大街两旁民众向她致敬和她脸上露出胜利的笑意。我没有去北海西炮台刑场,却听到她像许许多多共产人在壮烈牺牲时高喊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得以建立,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钟竹筠这样终生抱定崇高信仰、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华优秀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