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离开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十年有余。她乐观的性格,对人和善的态度,总是深深地吸引我。外婆出身贫苦,小时候曾经给大户人家当过丫环,长期在大户人家中干活,教书先生教主人家孩子识字,外婆耳濡目染,便略识字,相比于同龄的女孩子,算是幸运。外婆一生朴素,花白的头发上别着一枚发夹,衣服整洁干净,标配就是脸上总挂着恬静的笑容,每当村里的人有需要,她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左邻右舍。
孩童时代,物质匮乏,姐弟们在周末便喜欢结伴步行去探望外婆。外婆见到我们,准会带我们到村里的商店,买上我们心仪已久的小零食,嘴馋的我们便心满意足。外叔父们早年移居湛江,回来便常常捎上湛江海边的鱼,外婆这时候就花些心思,变着样式为我们准备饭菜:香煎鱼片,豉汁蒸鱼,海鱼在外婆的巧手下变成佳肴美馔,让八零后的我们总是赞不绝口。
在农村乡间,大家都散养一些农家鸡,这些公鸡、母鸡在村头,或在路中间,或在树底悠闲地散步。每逢黄昏炊烟袅袅,村中总会响起村民声声的唤叫声,那些鸡便会竖起灵敏的耳朵,辨别主人呼唤的方向,结队回家。有个傍晚,邻家的母鸡在村中游荡,跌跌撞撞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归家的方向,邻居家地毯式找寻,外婆得知原由,便主动加入寻找队伍,在村中每个角落仔仔细细寻找,直到在葱葱郁郁的草丛中,发现可怜的母鸡被细长的藤蔓拴绕着,外婆便抱着母鸡送还回主人家。主人家连声道谢,外婆莞尔一笑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这个不算什么的。”
村中有邻家建成三四层楼房,偶然一次机会得以参观,外婆高兴地对邻居家不住地赞叹:“你家的房子真漂亮,太华丽啦!”这时候我便纳闷,这些词语出自于从没有上过学的外婆,我偷偷地对外婆说:“外婆太厉害了,会使用文绉绉的词语!”这时外婆收起往日的笑容,严肃地对我说:“孩子,凡事多说造就人的话语,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得益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了外婆所说的话。
前段时间,小表妹大婚,宴请亲朋戚友,我们便回到了外婆的故居。小小的四合院,如今小舅舅拆了一面来建房子,大院里的客厅摆设依旧,但外婆所居住的房子里的物件,按照风俗,全部清空。虽然故人已逝,但我依然怀念疼爱我的外婆,希望她天黑有灯,路上永远有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