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木头的某端,让胸有成竹的木匠动了动心思,动了动手艺,便成了一个叫做榫的凸头儿。榫顺应木匠的意愿,愿意瘦身,愿意被刀刮刨削,直到木匠满意。
一段木头的某处,让早有计划的木匠动了动眼光,动了动手腕,便成了一个叫做卯的凹槽口。卯愿意整容,愿意被刀刮斧凿,直到适可而止。
榫遇见了卯,有点迫不及待。卯遇见了榫,有点欣喜若狂。榫与卯刚接触,榫看了看心想,卯的凹槽口那么小,它的内心那么脆弱,我能舒舒服服地装进去吗?然后,榫又想了想,卯的伤口还没愈合,它会不会接受我贸然进入呢?卯瞧了瞧心想,榫的凸头儿那么大,它的秉性那么粗鲁,我能敞开大门迎过来吗?随后,卯又想了想,榫的伤疤还没痊愈,它会不会很费劲也进入不了呢?
此时,榫与卯都沉默不语。木匠却一本正经地说:“不要紧,只要尺寸大小抑或粗细合适,长短抑或深浅吻合,你们俩的结合就一定会契合的。只不过,你们各自的担忧并非多虑,要想完美结合在一起,就要有一个磨合周期。你们俩只有在磨合中配合默契,最终才能如愿以偿!”
榫与卯似乎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但彼此如何才能做到“配合默契”呢?
木匠见它们心中有悬念,便又郑重其事地说:“你们要‘配合默契’,就必须相互理解与尊重,相互体贴与照顾,相互包容与鼓励,刚柔相济,同舟共济,不离不弃……”顿时,榫与卯幡然醒悟了。
于是,榫开始奋进,卯开始迎合。榫策马奔腾,奋不停蹄,卯敞开大门,笑脸相迎。几经努力,榫与卯终于契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榫的凸头儿恰好契合卯的凹槽口。
呵!原来榫与卯的契合,其实就是两者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相互体贴与照顾,相互包容与鼓励。榫发挥了特长,弥补了卯的缺陷;卯发挥了优势,鼓舞了榫的斗志。与此同时,除了彼此的尺寸大小与长短合适之外,它们俩的磨合周期与配合默契也至关重要啊!当然,榫与卯的完美结合,也离不开木匠的鬼斧神工和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