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费事了”——这是经常挂在一些人口中的牢骚话。何谓“费事”,就是费周折、多麻烦,做事花掉更多时间和精力,感到付岀与回报不匹配。
进入信息社会,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方便快捷,省事舒适。笔者每年都要回湖南探亲,以前买火车票要到车站,辛苦奔忙不说,还要排长队,为了一张卧铺票费尽心力。如今购票,打开手机软件,车次信息明了,余票多少清楚,一键下单,购票完成,省时高效。还有网上购物,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想买什么点击下单,快递哥便送货上门,你尽管坐享其成。
随着科技发达,创新生活方式形成潮流,“费事”的事正在逐渐递减,不少人沉湎在享受之中,不想动也不想多做事,更别提积极主动,自找”费事”的活干。现代城市病导致“费事”的事逐步减少,这似乎不仅仅是好事。很多时候的怕费事,不如说怕用功、怕付出、怕做事。是懒惰和消极,是无所用心和贪图安逸。
有些人谈“费事”而心烦,遇”费事”而厌倦,避“费事”唯恐不及。但更多时候你还是绕不开“费事”,必须去“费事”,而且还得妥善处理好“费事”有关事宜。诸如过马路,中间有条绿化带,你不愿“费事”绕道而行,横穿马路直插绿化带,看似方便了自己,实则破坏交通规则,制造交通隐患。此刻,你必须“费事”多走几步,告别“捷径”,通过人行道,方安全放心。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美好,倡导垃圾分类,细化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等。你觉得“费事”,不按要求处理垃圾,什么东西都扔在一个塑料袋中,你自己省事了,但小区环境卫生乱了,垃圾分类成了摆设。有的人借怕费事之名,行作错事之实,都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无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有些人愿意去“费事”,主动去“费事”,在“费事”中不断提高展示自我。
前不久,笔者家电视机出了点问题,前来修理的师傅进门前把鞋脱了,换上一个塑料袋把双脚包裹上,小心翼翼地进得房间中。就这一个“费事”的小动作,让人感到文明细节的力量。
一次笔者买了一台电脑,匆忙中忘记打印发票。第二天上午,售货员打来电话,亲自把发票送到家里。尽管相隔不远,笔者完全可以去取,不必费事跑一趟。但这位小青年说亲自送过来才放心。这一“费事”举动让笔感动许久。
有些“费事”之事虽然细小,看上去也没有惊人之处,甚至不经意间就让人忘了。但乐于费事者都是在额外找事,在用心付出,在奉献牺牲。他们不把这当作麻烦,视为负担,而是作为一种责任追求,一股爱心善意,一腔情怀所至,因而乐此不疲。“费事”在这里成了方便他人的快乐之事、用情之事、暖心之事。盈满正能量的“费事”见精神、见品味、见素养。这种“费事”体现主动作为,展示认真负责,充满道德情怀。
生活中不妨多一点有温度、有价值的“费事”,我们就会更多一份方便,多一份温馨,多一份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