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炮火连天。
他不幸中弹,鲜血外注,染红了舱面,但他仍操控着船舵,让木船冲向海滩……
战士们抢滩成功,杀向敌阵。此时的他,停止呼吸,还怒视着敌阵。双手保持紧握船舵的姿势,脚下的血正慢慢地凝固……
他叫包振祥,是这艘战船上驾船的船工。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这位52岁的船工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献给了国家解放事业,留给徐闻人民一个英雄船工的故事。这位英雄船工被国家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烈士,其事迹载入《中国共产党英烈大典传》,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包振祥,出生于徐闻县龙塘镇包宅村一户渔民家庭。世代面海而居,打渔为生。大约五岁时,包振祥就随父亲出海捕鱼。风里来,浪里去。大海赐予他坦荡、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十多岁时,包振祥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舵手。大海弄潮,打鱼养家。
包振祥本是一个普通的渔民,正是一场战役让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英雄。关于那段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还得从那个血雨腥风的夜晚说起。
1950年3月31日22时,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127师某加强团在博赊港,组织第二批第二次大规模偷渡作战。早在1949年12月,解放军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集结徐闻,准备渡海作战。1950年1月2日,中共华南分局发布《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决定》,“一切为着争取海南战役的胜利”,号召各级政府机关及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振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支前工作。当时,解放军战士多为北方人,不熟悉海战,必须在战前开展海练。包振祥献出自己的渔船,并协助和辅导驻扎在包宅村及周边村庄的第43军127师379团2营指战员开展海练。经过两个多月海练后,3月5日晚,组织了第一批偷渡。此后,陆续组织偷渡。31日晚,再次组织第二批第二次偷渡作战,包振祥奉命参加了这次战役。
当晚,包振祥赶往博赊港,登上3号船,担任舵手。船上搭载的是127师379团2营4连战士。夜里22点半,我军88只木帆船载着3000名战士扬帆起航,顺流前进,直指海南岛。
在夜幕的掩护下,船队顺风顺水抵达琼州海峡中线。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3艘敌舰,正朝我军开来。面对突然冒出来的敌舰,我军指战员立即架起枪炮,准备还击。国民党守军依仗船坚炮利,悍然撞向我军船队,还猛烈开炮轰击。
“唰”的一声,包振祥驾驶的3号船帆篷被击落。
原来是,帆绳被弹片切割断开了,帆篷应声飘落。没有帆篷,船失去了快速航行的能力,只能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缓慢前进。
弹片纷飞,水浪乱溅。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包振祥毫不犹豫地爬上桅杆顶端,双脚紧紧地攀缠在桅杆上,把被击断的帆绳接上拴稳。帆重新挂了起来,船终于恢复了航行。
然而,当3号船在海面上继续航行100多米后,一艘敌舰气势汹汹地闯进我军船队中间,企图冲散船队,以便各个击破。
“打!给我狠狠地打!”指挥船上的师长王东保一边高喊,一边组织火力还击。
包振祥驾驶3号船抢在前面,逼向敌舰。就在距离敌舰10多米远的时候,船上所有的大炮、重机枪一齐向敌舰开火……
可是,一个巨浪带来了一场意外。
这时,刚好一个巨浪猛扑过来,3号船颠簸得老高。船上炮架散落,炮手皆被掀倒。包振祥眼疾手快,迅疾奔向炮位扶起炮手,重新架起炮架,开炮还击。
一颗颗炮弹飞向敌舰,舰上火焰四喷,浓烟滚滚。
一轮重火力轰击后,敌舰的火力被压下去了,还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挫伤,如斗败的狗夹着尾巴逃出火网,灰溜溜地开到远处去。但是,恼羞成怒的敌军很快派来战机增援。一时间,空中轰炸,舰上炮击,我军船队被打乱了队形。
3号船有12名战士和3名船工先后倒在血泊中。包振祥是船上唯一会掌舵的人了。他掌舵冒着硝烟炮火,继续前进,甩开敌舰的追杀。
可不幸的是,敌机投下一枚炸弹,就在船头炸开了。弹片插进包振祥胸部,顿时血流如注。战士们纷纷围起一道人墙,用身体掩护着船工。包振祥推开战士们,说:“不要管我,赶快开炮消灭敌人!我挺得住!”
胸部中弹,血流如注,包振祥仍操控着船舵,让木船冲向海滩。
4月1日5点半,3号船终于靠岸了。激越的冲锋号响起,船上战士跳下木船,抢滩登陆,杀向敌阵。此时的包振祥流尽最后一滴血,停止呼吸,却还怒视敌阵,双手紧握船舵,脚下的血正慢慢地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