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指一个人长期在异乡时,由于对家乡思念而感到忧伤、对故土眷恋而感到孤寂的情感状态。
古人离乡的情况并不少,而古代交通又很不方便,家书难至。离乡者少则数月,多则经年,他们在人生旅途中,自然就会产生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于是,文人墨客,便借助诗词文赋,尽情地抒发这种强烈的情感,一首首一篇篇思乡佳作,便留在文学史册里,留在人们的心中。
山西汾阳的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山高水远,人地生疏,乡音隔绝,家人安否?有何重大变故?他多么想知道,但又怕知道,因而既想打听家里的情况,又怕打听。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伴随着他走在归家的路上。他走过了平原山川,渡过了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首《渡汉江》,表达了他独特的乡愁。
大诗人王维,远离家乡,漂泊在河南洛阳与陕西西安之间。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社会,不同地域的人情风俗差别很大。王维在异地生活多年,难免会产生思乡怀亲之情,尤其是在节日里,这种情感会更加迫切,于是,他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发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叹,“少一人”指的是独在异乡的作者自己,表达了我们民族过节时,更加盼望归乡团聚的传统思想,就是这简单的诗句,胜过万语千言。
崔涂是浙江墨客,因避乱而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旅途中历尽千辛万苦,适逢除夕之夜,浓浓的思乡之情成就了经典之作《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一句,道尽自己因离开亲人越来越远,只好将难以排解的亲情转移到朝夕相处的童仆身上,以慰藉心灵,流露出浓烈的乡思和对漂泊生活厌倦之情。
贺知章少年得志,仕途还算顺畅,直到晚年才返回故乡,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早已经变迁,虽然自己“乡音无改”,但已“鬓毛衰”,村童并不认识他,还“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淡淡的一问,蕴藏着作者难言的失落与伤感,这就是他在心头难消的乡愁。《回乡偶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却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
刘皂是咸阳人,为了博取功名,千里迢迢跑到并州去打拼,十年过去,思乡之苦与日俱增。但为谋生,回不了故乡咸阳,反而离开客居的并州,到更远的地方去发展,在《旅次朔方》中,他写下“却望并州是故乡”的诗句,表达了他无奈的心情。这种复杂的感受非常微妙而真实,深得人们的同情。
以上是古代几位名人所写的乡愁,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他们虽然早已经远去,但其留下的经典作品,却穿越时空,一直鲜活在我们的面前。乡愁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凡是有过羁旅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现在,当人们读起这些乡愁诗的时候,还能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