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一天天降下来,又到了吃腊味的时候。散发着家乡气息的腊味是冬天赋予人们的美食,一个“腊”字,既能感觉出逐渐临近的年的味道,似乎又能体会到扑面而来的冬天的肃杀凉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家的腊肉———皮色鲜明、肌肉鲜红、脂肪透明、咸淡适口,鼻子似乎闻到了那种独特的腊香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在老家,入冬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腊肉。主妇们将一块块大小适中的猪肉拿出来,均匀地抹上食用盐,放入一个大木盆中盖上盖子腌上几天。在那期间,她们会不时查看,待到盐巴已渗透到猪肉中,便趁着晴天,在早已留孔的猪肉上穿上麻绳,全家人动手,将一块块猪肉挂在后院的屋檐下,迎接冬日阳光的检阅与“烤”验。
我老家的腊肉,纯粹是在冬天的阳光下晾晒而成。这种腊肉成品的优劣,与主妇的勤快密切相关。家乡的冬天,有太阳的日子并不多。勤快的主妇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将腌好的猪肉放在通风性好、当阳的地方晾起来,以确保腊肉晒得油光锃亮,品相好味道佳。
晒好的腊肉,已经减过肥,脂肪剩下不多,留下的多是带着香味的胶质。取出一块,拿起菜刀,便是主妇展示厨艺的时候了。将腊肉连皮带瘦肉切成薄片,满满的装上一盘,放进锅里蒸一蒸,诱人的香味就满屋弥漫开了。蒸好的腊肉,肥肉晶莹剔透,瘦肉只是个陪衬。吃到嘴里,香而不腻,既是一份可口的下酒菜又是开胃的下饭菜。
蒸腊肉,那是第一等的吃法,原汁原味。不过,腊肉在烹调之前,一定要先用温水洗净。腊肉切片前,先放入淡盐水中浸泡一会,可以稀释出腊肉里的部分盐分。我最喜欢将几片切好的腊肉,放到快煮熟的饭面上,饭煮熟了,腊肉也熟了,此时,腊肉变得无比滋润,而沾了腊肉油的米饭,也变得更加可口香甜。
家乡最常见的是用腊肉炒菜,可以用红菜心、冬笋、蒜苗、茼蒿等,猛火热锅下腊肉片翻炒几下,腊味浓香四溢,一份腊肉炒菜做好,腊肉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同炒的菜成了润色的配角。
过去,腊肉是村里人过年时的一道主菜。家庭条件好的,过年的腊肉吃不完,腊肉一直保存到来年农历四五月份的。有些殷实人家,腊肉甚至还能一直吃到第二年入冬接新腊肉。如今,大家普遍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意识提高了,尽管腊肉香气诱人,但亚硝酸盐含量高,经常以腊肉做菜的家庭已不多。但对腊肉一往情深的我,常常经不起那腊肉香味的撩拨,想淡忘却欲罢不能。
尽管日子长长短短,流年暗换,但只要我想起腊肉,就会想起腊肉飘香的家乡,想起过往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也许,腊肉的香味早已像血液一样,融入了身体,浓浓深深久久,并在心中芳香四溢,让异乡的游子别忘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