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稻花飘香的季节,我总是忘不了童年的稻花香,忘不了故乡的稻田,忘不了水稻的记忆。
在江南,水稻是最常见的一种农作物。一望无垠的稻田,微风吹拂,阵阵的稻香迎面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到了夏天,那井字形的稻田,一块挨着一块。禾苗吐穗,蜻蜓飞来飞去,田里的青蛙呱呱叫,满眼都是绿色的水稻,满鼻子都是稻花飘香,心情在夏季的田野里,满满的欢喜,满满的幸福感。
家乡的水稻一般分为早稻和晚稻。早稻是水秧,晚稻是旱秧。早稻和晚稻都会开花。水稻开花虽小却很美丽。稻花没有花萼和花冠。早稻的稻穗从叶鞘抽出后的当天,就有小穗开花,陆陆续续,二至三天后就是盛花期,以后慢慢减少。晩稻在露穗后的第二天才开花,四至五天后旺盛,花期比早稻长些,稻花期一般十五天左右。
稻花飘香之后,稻子慢慢长成,然后上浆,变成大米,稻谷就慢慢变黄,叶子也慢慢变黄,青色的稻田变成黄色的稻田,稻田里一片又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金色的稻浪一层盖过一层,一浪压住一浪。
稻谷成熟了,候鸟叫了,人们笑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劳动的季节。
宋代文豪辛弃疾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在种水稻之余,享受了田园风光。辛弃疾在夏末秋初的宁静之夜,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丰年的稻花香阵阵扑鼻而来。
家乡稻花香,稻子抽穗了,稻子开花了,稻子结子了,稻子低头了,稻子丰收了。稻子越成熟,稻子就越充实。人也是如此。
故乡的红薯
从超市买了一些紫色的红薯,红薯发芽了,我放在水盆里,浇上水,红薯长势喜人,紫色的红薯长出了叶子,积极向上生长,是一个不错的盆景。
那甜甜的红薯,那绿绿的红薯叶,让我的思绪回到了故乡,回想起吃红薯的岁月,回到了那美丽的故乡……
红薯被称为红薯,是因为外皮一般是红色的。红薯是一种营养齐全且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脑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衰退和机体衰老。
李时珍曾将红薯列为“长寿食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红薯可以治痢疾、酒积热泻、湿热、小儿疳积等多种疾病。生薯块中的乳白色浆液是通便、活血化淤、抑制痉挛的良药。
红薯全身都是宝。叶子可以炒着吃,叶蔓可以给猪吃,是一种“催肥剂”。紫色的红薯除了普通的红薯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硒元素和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紫色的红薯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皮肤。
我似乎是红薯从小吃到了大。提起红薯,总有一种心动的感觉。见到红薯,总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
小时候,经常吃生的红薯,生的红薯是甜甜的味道。有时候煮饭时,一半是大米,一半是红薯,米饭也是甜甜的。我特别喜欢吃红薯叶,还有红薯杆炒青椒,非常的下饭和可口。小时候,不觉得有多珍贵,也许是天天吃的原因,母亲就用红薯煮熟,然后晒干,再炒一下,就变成了一种红薯干,甜甜的,脆脆的。到了挖大量红薯的时候,红薯可以制浆洗红薯,变成一种薯粉,薯粉和细肉以及家乡的银鱼,就成了银鱼千刀汤,美味可口的千刀汤,总是吃后令人赞不绝口。
红薯不仅是香的,而且是甜的。家乡每家每户都种有红薯,近年来,也有种紫色的红薯。紫色的红薯是红薯中的极品中的精品。“一年红薯半年粮。”收获后的红薯会放在一个土窖里,放些土存储起来,随时随地可以吃。家乡的乡亲们都是神奇的魔术师,能把普通的红薯变成各种各样的诱人美味。煮粥吃,蒸饭吃,烧烤吃,轧面条,做粉条,千刀汤……每一种吃法都彰显了家乡人的智慧!
父亲经常说,好吃不过红薯。他又说,做人要如同红薯。父亲告诉我,在农村,红薯救过很多人的命,因为红薯可以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旺盛,红薯是不择环境的,家乡很多贫瘠的红土地,种上红薯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种别的,可能反而没有收成。父亲对种田总是有一套思想和理论。父亲曾经打过草皮,烧过土灰,我有时偷偷地在土灰里放个红薯,过一天后,又香又甜的烤红薯,让人大呼过瘾。
红薯一门心思在地上生长,也一门心思在地下延伸,地下的根系慢慢长大,红薯的生植能力远远超其他农作物。浑身是宝的红薯从不骄傲,从不争宠,默默无闻中扎根于基层,扎根于大地,不开花就结果。
秋季是红薯的丰收季节。又是一年红薯季。秋天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红薯的丰收,洋溢在乡亲的脸上,也充实在田间地头。
故乡的红薯,永远是一个诱惑,永远是一种思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