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经常在街尾巷口遇见一位卖“打啵糖”(麦芽糖)的老大爷,他身材瘦小,手指却异常粗壮,想必是经年累月辛苦劳作的缘故。他头戴灰色毛线帽,身系藏蓝色围裙,脚穿黑色棉鞋,手扶着一个小推车,上面放着一个小铝盘。起初,我并不清楚盘里黏黏的东西是何物,旁边的阿姨叔叔说:“老嗲嗲(老大爷)是卖‘打啵糖’的,已经很多年了。”说着说着,我似乎闻到了诱人的香气,那甜到心坎的滋味从记忆深处唤醒,不禁咽下口水。
想起小时候,看到老大爷过来,我便立即停止手中的事,缠着前来接我放学回家的父亲,央求道:“买点‘打啵糖’吧,好久没吃了。”他一般不会爽快地答应,“你不怕黏住牙齿吗?”又拿作业、学校表现、蛀牙之类的问题做托词。我一一应对,三句话不离“打啵糖”。父亲终于松口:“那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听爸妈的话。”我连连点头,冲到巷口边,敞开嗓门高喊:“买‘打啵糖’啦!”
讲明价钱、问明两数,老大爷麻利地一手拿着铁片,一手握小锤,瞄准位置,轻轻敲打。坚硬的麦芽糖被切出一小坨,他用小杆秤称了重量,拎到我的眼前展示:“小伢子(小朋友),你看。”然后再根据我的要求把糖分成小块,铲入巴掌大的小塑料口袋塞给我。趁付钱、找零钱的空档,我捏起一块糖塞进嘴巴,闭目感受这甜蜜的味道。为了这短短的一刻,再漫长的等待都值得,它能打消所有的不快乐。
厂区里的小伙伴闻声而至。各家多少要买些,才能堵住“小馋猫”的嘴。那个下午,原本还在为考试成绩郁闷的心情也烟消云散了,小伙伴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甜美。
麦芽糖在不同的年龄、际遇品尝,有不同的味道与感触。少年时,麦芽糖是甜蜜的梦想。麦芽糖初入口时的坚硬,何尝不是少不更事的固执;周身不均匀的棱角,何尝不是自以为是的个性?那时的我们有韧性也任性,暂时还学不会隐忍,非得借助外力敲打、锤炼不可。
壮年时,麦芽糖是甜蜜的责任。成年人怎会两肩空空?家庭、事业皆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也学会了从容面对。
年长时,麦芽糖是甜蜜的回望。满口生香变成唇齿留香,回忆是最浓烈、最珍贵的酒。此前一路走来,分明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此刻回头凝望,竟如身处长长的隧道。
如今,麦芽糖的芳香和卖家的身影早已成为回忆,父母亲所在的工厂、住所都发展成为商业步行街。当年的小伙伴也长大成人,离开了喧嚣的童年“游乐场”,他们尝到生活的诸般滋味之后,会怀念起麦芽糖的味道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