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在马路对面。
喜欢去菜市场买菜,而不是超市,简而言之就是觉得超市太闷,且贵,不新鲜。喜欢做饭,每一根菜都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这意味着我必须熟知每一个摊位的位置:有买肉的,有卖小菜的,也有卖水果的,还有些,是由于交不起摊位费,推着板车、没有固定摊位,从乡下来的人,他们板车上的农作物一般都要比那些摊位上的便宜,而且要好,他们要从十几二十里的乡下在七八点钟就要赶到城里,这意味着他们五点,甚至四点就要开始准备,但他们仍然要躲避城管的追踪。我在板车上买东西的次数要更多,说到底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而且不会砍价,说多少就是多少。
说起摊位,其实也不算,不像现在超市里的柜台,那时的摊位其实就是在市场内的地面上铺几张报纸,再摆上自己的货品,有时是一篮子鸡蛋,有时是一盆泥鳅,就这样,数个摊位连起来,他们也没有固定的分类,卖肉的和卖青菜的可以是隔壁,这样就给了我们真正货比三家的机会;唯有卖干木耳和蘑菇的摊位比较奢侈,老板自己在小推车上做了一个玻璃柜,品相不错一些的被他放在面上,次一点的放在后面,大抵他是觉得这些东西要比地上的那些更加金贵吧。
再有的就是最里面的那几个铺位,卖鸡鸭的和几个卖肉的,他们对这个夏天漏雨、冬天通风的市场来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正规摊位,鸡鸭是用笼子关起来的,不像外面的那些,用几根塑料绳子捆住鸡的两只脚就算了事,除此之外,他们都有用砖砌好的摊子,上面还贴着整整齐齐的白色瓷砖,由此,他们几家的生意也比其他人的要好。但我们在这里还是如履薄冰,深一脚浅一脚,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鸡屎、鸭粪,或是鱼的内脏。
在这里买过很多次了,许多摊主都认得,他们也很照顾我,每次来都热情地打招呼,买菜时多一点他们也无所谓,少一点,哪怕一点,大家也要往我的塑料袋子里硬塞上几根葱或者几个辣椒,久而久之,当我走到他们面前时便会熟练地拿起我要的商品。默契,也算是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东西,拿得起,也放得下,没有套路,也没有尴尬。
这里的豆腐脑尤其好吃,根本不能和旁边的两家比,每到八九点就能全部卖光,根据老板的说法,这是从百公里外送过来的,用的是大围山的水,做出来的豆腐脑白白净净,入口即化,我一般会买两碗,一碗直接吃,一碗留到中午或者晚上打汤。豆腐脑这种美味只属于南方孩子,我在北方吃到的豆腐脑大都是咸的,加了酸菜和大葱,兴许是因为水和原材料的原因,制作出来的没有南方的凝实,很是不习惯,渐渐地,我在北方也就失去对豆腐脑的执念了,但这份白月光依旧藏在心底,从来也不会消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